搜尋此網誌

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

機會成本

(Opportunity cost)是指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,又稱為「替代性成本」,就是俗語的「有得必有失」。例如在選擇了甲項社會福利政策後,受到固定資源的限制,便失去選擇國民住宅政策的機會,則選擇國民住宅政策的機會即為選擇甲項社會福利政策的機會成本。

你身邊,這個世界有太多單身男孩女孩可供選擇;你選擇其中某一個,而沒有選擇另一個,這就是你必須付出的機會成本。 選她,還是選另一個她,這真是個難題!


機會成本(opportunity cost)是經濟行為裡很關鍵的觀念。簡單說,我們把人力、物力用在某一件事(例如看電影要花錢買票,還要花時間),就會放棄其他機會(例如時間可以用來看書、逛街或睡覺,錢可以買其他東西),這些放棄了的機會就是看電影的機會成本。那到底是「看書」、「逛街」還是「睡覺」才是看電影的「時間」機會成本呢?答案是端視何者較大,例如考試前的時間,看書比睡覺更有價值,那麼看電影的「時間」機會成本就是看書!「機會成本」就定義為「其他最佳選擇」(the best alternative)的價值。還有,門票當然也是成本。所以此例中看電影這個「行為」的機會成本,就包括人力(看書的價值)與物力(入場門價)等各種資源的成本。這樣說來,好像很複雜。有需要這麼麻煩嗎?

隱藏成本

「機會成本」的觀念確實有點囉唆,但它卻是人們日常決定事情時真正考慮的成本。我們就以看電影為例。


您如果去看電影,是在很忙、還是較閒的時候?當然在有空時!為什麼?門票並不在您有空時較便宜啊!因為這時「時間成本」較低;就是說整體機會成本較低。不是嗎?

當然,做任何事是決定於「成本」「效益」的。機會成本只考慮了成本面。當效益相同時,成本越低越值得去做。但有時在很忙時反而要去看場電影以舒緩壓力。因為,當成本提高,若效益更大(如精神壓力必須舒解),那也是值得的。


這樣的機會成本,與會計帳記載的成本,最大的差異就是有所謂的「隱藏成本」。看電影的時間成本就是一般不出現在帳簿上的隱藏成本。換言之:

機會成本=外顯成本(即會計成本)+隱藏成本

雜貨店店主通常不會把自有房屋租金、自有資金利息、甚至自己的工資,計入帳簿,這些都是他的隱藏成本。開放加油站設立後,有個人買地、申請執照、蓋加油站花了數千萬元,結果一個月只「賺」了十幾萬元。別人質疑說這投資划算嗎?她說:反正錢是自己的,又不必付利息,地嘛以後賣掉可以回收,只剩下賺多賺少而已。事實上那數千萬元放在銀行定存,一個月的利息可能就超過十幾萬(即她的隱藏成本)。她表面賺錢實質虧本。果然不久她就把加油站頂讓出去了。


但我們也不要矯枉過正,只計入隱藏成本而忘了外顯成本。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什麼?有人只計入上大學因而不能工作賺錢的時間機會成本,把要繳納的學費給忘了。學費是外顯成本;因上學而不能工作,損失掉的工資則是隱藏成本,兩者合計才是完整的上大學的機會成本。


有得有失

「有得必有失」。事實上,「失」就是「得」的機會成本。所以機會成本提醒了我們不要只看到「得」而忘了「失」。好比大學生蹺課沒被老師點到名,心裡得意「賺到了」,其實機會成本可大了。那堂課的內容沒聽到,可能導致以後就接不下去了,然後這門課越來越聽不懂,最後難逃被「當」的命運。這可是「得」不償「失」呢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機會成本是人類自己作出選擇的行為,為了解放棄了的慾望有多大,有一個實體化的外形。
人們會偏向選擇滿足機會成本低的慾望,或盡可能選擇機會成本較低的東西,低機會成本表示所放棄的東西亦比較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「機會」的意思

很少書會談及「機會」那二字的意思,或許是太淺或意思不重要吧。
機會一詞,含有未確定、將會發生的意思,如你選擇了某物品(乙),機會成本是甲,即是你沒有選擇了甲,而甲是 你有可能會買的東西,因為你不買乙的話,你便會選擇甲,那麼你便「將會」、有可能、有「機會」會買甲了。亦 即是,擁有乙的成本,就是你擁有甲的機會,機會成本便是由此而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