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

除了「努力」以外,更需要「方向」

渤海口有條魚,牠有最棒的泳技,和最強狀的身軀,還有最堅定的意志。
魚天天都在游泳,游得精彩與否,該如何判定?牠希望得到其他魚的肯定,但渤海之中,已沒有牠游不過的深海溝,也沒有穿不過的險礁。
「勇敢的魚只會不斷向不可能挑戰!」
牠對自己說:「我現在還能挑戰什麼呢?」
牠輕輕划動雙鰭,水從它身邊擦過。
「對了,我要游出這個熟悉的海洋,我要逆流而上,去到那河水發源的地方。」
牠的狀舉得到了朋友的喝采,大家用敬佩的目光,送走這條與眾不同的魚。牠游泳的身姿,優美的線條,奮進的姿態,贏得了魚兒們的一致誇讚。
但隨著牠的遠去,誇讚也就漸漸消失在渤海水處,剩下的只有平凡的魚兒們各自過著平凡的生活。
但牠不知道,牠依舊在游,逆流而上,心裡還有別人豔羨和欽佩的目光。「我是一條偉大的魚,註定應該創造偉大的奇蹟。」牠對自己說著。然後就游得更加精神煥發,一切的困難對牠而言,都構不成威脅。
牠的泳技精湛,因此游得很精采,一會兒衝過淺灘,一會兒划過激流,牠穿過了湖泊中的層層魚網,也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。牠逆行了著名的壺口瀑布,堪稱奇蹟,又穿過激水奔流的青銅峽谷,博得魚兒們的大聲喝采。牠不停地游,最後穿過山澗,擠過岩石,游上了高原。
在成功的喜悅還來不及傳遞到腦中的時候,牠凍結了。
在幾千年之後,偶然的機會,一個登山隊員發現了它,他在晶瑩的冰塊裡,還保持著向上的姿態,像藝術品一般。
同行的科學家認出它的身分,一條來自渤海的魚,逆流了數千里來到這裡。
年輕人看到後,眼睛裡閃耀著讚嘆說:「牠的一生何其精彩?這是用生命雕鑄的奇蹟!」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結論一:
老年人不禁唏噓:「牠本是一條那麼能幹的魚,牠有偉大的意志,還有出色的能力,可惜卻不知道自己要走向的前方!」
有很多的人,都像這條逆流的魚。
我們不甘平凡,我們渴望認同,我們不停地叫嚷著,要超越自己,我們挑戰前人無法做到的,這就是我們渴望的精彩,精彩之後呢?
我們有沒有想過,精彩之後的實質是什麼?當豔羨的目光褪去,身上的光環不再,這種年少氣盛的精彩,留給我們的還有什麼?而我們最終需要的,又是什麼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結論二:
老年人不禁唏噓:「不!他只有偉大的精神,卻沒有偉大的方向,所以只換來死亡」
成功,除了「努力」以外,更需要「方向」,很多人會選擇不斷地換跑道、換環境、換工作,或是拼命地勞碌奔波,有時不妨暫時放慢腳步,想一想:這條路真的是我「想」走的嗎?真的是我「該」走的嗎?真的是我「適合」走的嗎?
如果走錯,甚至走反了方向,不但到不了目的地,反而會離您的理想與抱負越來越遠!甚至一敗塗地。

在這個腳步急促的時代……………...
期待您我都是一個忙而不「茫」,忙而不「盲」的現代人 。

留惑潤生

眾所周知:在家之人,為一身一家之計,以惡緣多故,不易修慈悲。但得優婆塞戒與否,必以能修慈悲與否為斷,即以修慈悲為戒體故。吾等學佛修道者,若能以大慈悲心,給予一切眾生快樂,拔除一切眾生痛苦,興起無緣大慈心,和同體大悲心,如同 觀世音菩薩以『三十二應周塵剎,百千萬劫化閻浮,瓶中甘露常遍灑,手內楊枝不計秋』來普度眾生;或如同 阿難尊者發『如一眾生未成佛,終不於此取泥洹』之大誓願,是故大慈大悲之菩薩皆發願『不住涅槃』,此即所謂『留惑潤生』是也。

Ps.優婆塞:已受持『菩薩戒』的在家男眾稱為『優婆塞』,而在家女眾稱為『優婆夷』。
泥洹:即涅槃,又名滅度,是滅盡煩惱和度脫生死的意思。


至於云何為『留惑潤生之內涵』?

依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》開示:
至無功用無相住修行不退,任運進修皆求種智廣行利樂,故『留諸惑助願受生』,由此不說斷煩惱相,而生有五種。

何等為五?即
(一)【除災生】。由願自在為大魚等濟諸飢乏,為大醫藥救諸疾病,為大善巧善和諍鬥,為大國王如法息苦,為大天神斷邪見行,為火為水為乘為船,為種種物息除災患。

(二)【隨類生】。願自在力於傍生等惡類中生,彼所行惡而自不行,彼不行善而自行之,如入酒肆能立其志,入諸婬舍示欲之過,為說正法除彼過失。
酒肆:酒館:茶樓。
(入諸婬舍,開示婬欲之過患。入諸酒肆,能使眾人立於其志,不為酒所迷。)

(三)【大勢生】。稟性生時,壽量、形色、族姓、貴富最為殊勝,能除眾生輕慢等過。

(四)【增上生】。受十王果,自在化導,隨所應生。

(五)【最後生】。此生資糧已極圓滿,如慈氏等生婆羅門大國師家,如釋迦等生剎帝利大國王家,能現等覺作諸佛事。

由此觀之,菩薩若欲具足『慈悲無量心』,除須如是『五種』留惑潤生外,更須修如是十法,即
(1)見諸苦惱無救無依無歸趣者,菩薩見已發起菩提心;
(2)發菩提心已求所得法;
(3)歷苦勤求得法成已,普為有情作大利益;
(4)慳貪有情令行布施;
(5)毀戒有情令持淨戒;
(6)瞋心有情令修忍行;
(7)懈怠有情令發精進;
(8)散亂有情令住定心;
(9)無智有情令修智慧;
(10)菩薩為利有情故,不以艱苦壞失退轉菩提勝行。

總而言之,菩薩修習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之時,對每一個人,甚至於整個國家,整個世界之眾生,不論是人類或其他五道有情眾生,都希望他們能夠離苦得樂,同時得到無量之福報。然而佛所成就之『四無量心』,不與三乘人共成就,能大慈以眾生之樂為樂,能大悲以眾生之苦為苦,能大喜以眾生離苦得樂而喜,能大捨心無住著,運心平等,普利眾生,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。
願與諸仁者共勉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