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

悉達多太子遊四城門



昔日燃燈尊佛,有一位徒弟,名曰:『善慧童子』。
有一日,乃是燃燈尊佛上壽之日,童子對眾師兄弟說起,每年師父壽誕所用茶飯果品,俱是師父自己之物,今年咱師兄弟,各人分各處去,尋奇花各一盆,務要各樣花名不許相同。
善慧童子就尋到十字街頭,看見一位女子,捧著木棉花,放在街路邊。
善慧童子就問曰:『道友你這一盆木棉花,弟子欲求一株來供佛,未知你尊意如何?』她遂答曰:『我這花不肯與人。』善慧童子言曰:『既然不肯與人,弟子願求買一枝。』
女子答曰:『吾這花亦不肯賣人。』善慧童子曰:『道友你此言差矣,這花既然不與人,又不要賣人,就該置在優雅之所,以供賞玩,為何放在道路邊,此是何緣故?』女子答曰:『非也。吾這花要與人結一世姻緣,故放在此。」
善慧童子問曰:「欲結多少年之因緣,置放在此?」女子答曰:「要結五百年後之因緣。」善慧童子即許結女子因緣,將木棉花請回寺中。
次日燃燈尊佛上壽,眾徒弟進前獻上各樣奇花,燃燈尊佛進為收下,唯善慧童子這一盆木棉花不肯收之。
善慧童子言曰:「師父大發慈悲,弟子至誠敬請此花前來上壽,師父為何不收?」
燃燈尊佛曰:「此是惡花,我所以不用。」
善慧童子曰:「此花清淨,何曾有惡乎?」
燈尊佛曰:「你這花曾與人結一世因緣,豈不是惡花?」
善慧童子言曰:「此花乃結五百年後之事,此亦何妨?」
燃燈尊佛曰:「世間有五百年,天界無一時之久,你知她是何等人?她乃九天玄女之徒弟,今已下凡投胎而去,你亦要速下凡投胎出世。
善慧童子乃哀求曰:「師父大發慈悲,許我回頭若何?」
燃燈佛祖曰:「你可放心,前去下凡投胎出世,日後吾必差人下凡,去度你回來安級定位。」
再說九天玄女之徒弟,投在夜珠國出世,名號:「夜珠宮主」。
善慧童子投在天竺國出生,名號曰:「悉達多太子」。年至十三歲時,奏上國王曰:「臣子意欲騎馬遊賞一樂。」國王聞言准奏,即命一位老臣保駕,騎馬同樂遊賞。太子與老臣二人到東門來,遇著一位老者,雙眼失明,不能看見,手持竹杖徐行。
悉達多太子遂問老臣曰:「此人為何如此也?」
老臣即奏曰:「此人老矣,鬚髮進白,眼花不見,依著竹杖而行。」
悉達多太子言曰:「如此惡光景,不用多看也。」再遊到南門而來,忽然聽見有人沉吟之聲,悉達多太子遂問老臣曰:「此是何聲音?」
老臣奏曰:「此是人患病苦痛之聲。」
悉達太子言曰:「此是光景又不好看。」再遊向西門而來,聞得數十人互相哭泣,悽慘之聲,悉達多太子遂問老臣曰:「此是何聲音也?」
老臣奏曰:「此是人死送終之日,一家離別哀哭之聲。」
悉達多太子對老臣言曰:「此光景亦不好看。」再遊到北門而來,看見有一婦人生下孩子,呱呱之聲,悉達多太子對老臣言曰:「你將此孩子報來與我看。」老臣遵命,就來與婦人借過孩子,抱給太子觀看一面。
悉達多太子看見幼子,突然著驚曰:「為何形狀如此!」
老臣奏曰:「人人初生之時,總如此樣。太子你前日出生之時,亦是如此,自古及今,有生必有老,有老必有病,有病必有死,有死必有苦,人在世間,難免得生死輪迴之苦。」
太子問曰:「如何躲得生死輪迴之苦?」
老臣奏曰:「太子若要長生,必要持齋戒殺,艱心修行,可免生死輪迴之苦。」
太子答曰:「我欲持齋修行,不知何處有名山修行?」
老臣連忙奏曰:「太子你果真要修行,可往到雪山修行,那是一處極幽雅清妙無比地方。正式無寒無暑長無比地方,有花有果永長春。
悉達多太子作偈曰:
雙眼含花東門老 口不喫飯南門病
臭惡不來西門死 人人俱在北門生
太子同老臣回朝,上殿啟奏國王。王遂問曰:「皇兒你去玩景如何?」
太子啟奏父王曰:「臣兒去遊四城門,觀見生老病死苦,真是難堪,苦死至極,兒願要持齋修行,伏乞父王准奏。」國王不准奏。
太子再奏曰:「臣兒決議要持齋修行,伏望父王恕罪」
國王言曰:「朕江山欲重托你一人,你若去修行,朕江山欲付何人?這事斷然不可!」太子堅持不聽。
國王大怒,即命御林軍,將太子貶入高牆之中。時母后聞之大驚,來到殿前,啟奏國王曰:「太子今日去遊景回來,何事觸犯龍顏,因何將太子貶入高牆之中?」
國王言曰:「太子玩景回朝,不知何故,情願持齋修行?朕勸他不聽,所以被朕謫貶。你帶念母子至情,可勸解太子回心轉意。」母后奉命即入高牆之中,苦勸太子,江山為重,持齋修行,乃是無益之事。太子依然不聽,母后無可奈何,就回宮中而去。
再言次日,老臣暗自潛入高牆之中,去見太子。太子即命老臣,你可備辦駿馬一匹,來與我坐騎,方能得到雪山修行。老臣奉命即回去,備辦駿馬一匹,就來請太子騎坐。
太子即時騎馬來到城門,熟知這城門關閉。太子將馬加鞭,來到城樓上,看見這城下甚深,不能落下,乃躊躇良久。太子即回禱告天地神祇,祝曰:「我悉達多若能修得成道,將馬加鞭就到雪山而去,如我不能成道,自願墜落城下而亡。」
太子口占一偈曰:
觀看四門心傷悲 急早修行恐怕遲
幻身雖堅終非久 閻浮不是我久居
太子作偈已畢,將馬加鞭,果然龍天扶持,直到雪山,人馬無恙。看見有大石一塊,太子就坐在大石上,堅心修行。所食青菜蔬果,熟知食了後便生出物來。
太子曰:「此乃活物,何可食他。」遂不用食。太子隨即煎水充飢,熟知水上落下有聲。
太子曰:「此亦是活物,我亦不食。」太子遂盡日不食青果泉水,忍受飢餓,天地神祇,看見太子苦修不得,即差四大天王來到雪山,對太子言曰:「天生五穀花果,乃是日月所照,雨露所潤,是與人飲食之用。胎卵濕化號為四生,所以不食,你在此苦修不得,有何功德?你可速速下山勸世度人,後為中天教主。」
太子聞言,即下山勸世度人,來到孤獨長者家中化緣捐題。給孤獨長者看這位和尚衣裳都破,瘦骨如柴,長者隨備數兩銀子,烏布二疋,出來對和尚言曰:「此數兩銀子,代弟子買油香供佛,這二疋烏布,送你為衣服之用。」太子將銀兩布疋收起,行出門外就睡在地上。
有一位家人出來,看見和尚睡在地上,就入內稟知長者。長者即出來看,果然和尚睡臥在門首地上,就叫醒和尚起來。對和尚言曰:「師父看你人才俊雅,骨格非凡,為何這般懶散。今日是在弟子門首睡,如在他人門首臥,這些物件若被竊去,如之奈何?」
太子答曰:「人生在世,雙眼開著,此物是自己之物,倘雙眼一閉此物盡是他人所有。」長者聞了此言,心中轉悟曰:「師父雖然懶散,說話卻有理;未知貴剎何處?貴號何名?」
太子答曰:「吾乃在雪山修行學道。」長者言曰:「莫非是悉達多太子?」
太子答曰:「然。」長者聞得此言,心中大驚。連忙屈膝跪下曰:「太子千秋。」
太子即雙手扶曰:「今日得論僧俗, 莫行君臣之禮。」長者看江山都不顧,自思咱要家業何用?逐對太子言曰:「弟子願拜你為師,持齋修行。」太子與長者歸依。
師徒兩人盡日講經說法,不拘時間,有人帶錢來還與長者,亦有人擔租穀來還者,眾人聞知長者拜太子為師,持齋修行,眾人逐亦拜太子為師,持齋修行。不數年間,度有百萬人眾。太子逐對長者相議,現今徒眾多,此寺狹小,聞得祇園有一百畝花園,可以聚集人眾。二人即同往祇園家中普化。太子對世子言曰:「欲求化你園地建寺。」
世子答曰:「你要我園地建寺,若能將金銀舖滿祇園,我此地即讓你使用。」長者言曰:「世子不可戲言。」
世子答曰︰「大丈夫一言既出,安能有兒戲?」長者即命眾徒弟,去挑金銀來舖地。不一時間,金銀就舖滿地上。長者就命眾徒弟伐樹木。
世子阻住曰:「只是此地賣你,樹木菓子並未有賣。」長者答曰︰「這言差了,我與你買地,菓樹木不使我找,叫我寺建在花果之上嗎?」
世子言曰:「這百畝花園,你能於樹上枝枝帶金錢,葉葉掛銀牌,我第即獻你起寺。」
太子答曰:「不可再戲言?」世子答曰:「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,吾並無後悔。」
太子將法演起,果然枝枝帶金錢,葉葉掛銀牌。是子看見大驚,逐問太子曰:「敢問師父貴剎何處?貴號何名?如此大富。」長者答:「吾師乃是悉達多太子,弟子名曰:給孤獨是也。」世子聞之大驚,亦拜太子為師修行。
再言天竺國王,年老無子,欲立難陀登位。難陀就辭奏曰:「可往雪山請吾兄長登位。」國王准奏,即命優霞期去請太子回來登位,太子若抗聖旨不肯回來,命御林軍將太子拿來見朕。優霞期帶聖旨並領御林軍五百名,往請太子回國。優霞期去到雪山,就請太子回朝登位。
太子果然不遵聖旨,優霞期即命御林軍一齊動手,要拿太子。被太子將法演起來,眾御林軍盡皆東倒西歪。優霞期大驚,命眾御林軍拜太子為師。
國王聞知優霞期歸依,即再命難陀去請太子回朝。難陀奉旨來到雪山,就請太子。
太子再演法起來,難陀就臥在桌上,太子即召難陀靈魂同遊地府。
難陀答到地府,就看見有四十九個油鍋,難陀邃問太子曰﹕「此油鍋何用?」太子答曰﹕「你去問獄官便知。」
難陀轉問獄官曰﹕「為何用此油鍋?」
獄官答曰﹕「凡陽間之人,所作不善,不論帝王將相,以及庶民等,或官豪勢利害民,或人做惡,皆落此許多油鍋之苦報。」
太子再引難陀去遊天堂,看見有一座宮殿,華麗無比,與世間之妙不同,卻無人居住。
難陀遂問太子曰﹕「此宮闕為何無人居住?」太子答曰﹕「你可問天神便知。」難遂問天神曰﹕「此宮闕華麗,為何無人居住?」
天神答﹕「悉達多太子持齋修行,後日功完果滿,歸家成佛,此宮殿給他居住。」難陀靜思起來,我日後即登地位,尚一念差移,造作不善事業,後來難免有許多苦受,今我兄持齋修行,後日有此華麗宮殿居住,吾不如與兄亦來持齋修行,何等快樂。」遂決意要修行。難陀再遊數步又看見一座宮殿,難陀遂問太子曰﹕「為何這處又有此宮殿,卻又無人居住?」
太子曰﹕「你問天神便知。」難陀轉問天神曰﹕「為何此處,又有一座宮殿,卻又無人居住?」
天神答曰﹕「天地知難陀轉悟要修行,所以在蓋一座宮殿,候難陀歸家好居住。」難陀醒覺,乃是南柯一夢光景,遂決意要修行。對太子言曰﹕「弟欲拜兄長為師,你意下如何?」
太子答曰﹕「咱兄弟為師徒,原是不便,你可拜優霞期為師。」優霞期曰﹕「你是君吾是臣,豈有君來拜臣之理?」太子曰﹕「今為沙門,不必論之,你可去受拜。」即拜優霞期為師,持齋修行。
再言夜珠國,有一位夜珠宮主,進獻一個九重鐵鼓,掛在天竺國城樓上,傳命曰﹕「你天竺國若有人能射此鐵鼓透過,我即罷兵息戰,如若不能穿過,大兵一到玉石皆焚!」再言天竺國,朝臣就上殿奏知國王。
國王聞之大驚,無計可解。群臣齊聲啟奏曰﹕「我王不必煩惱,現今太子再雪山修行得道,有神通妙法,吾王可降旨徵召太子回朝,以退此番兵。」國王准奏,即命多羅,你可到雪山召太子回朝,將夜珠國進獻鐵鼓之事說明之。
多羅奉旨來到雪山,對太子言曰﹕「現今有夜珠宮主,進獻一個九重厚鐵鼓,看我國人能否穿透過,如若不能射過,他就要起兵前來伐我,思此時國內無人能穿透,吾王命微臣特來徵召太子回朝,退敵番兵。」
太子答曰:「我如今持齋修行,若要江山社稷,持齋何用?我斷然不回去!」多羅受命回朝,將太子不肯回朝之事奏之國王。王聞奏兩眼流淚言曰:「朕江山旦夕傾為矣,你可速速到雪山,向太子言曰:你既然是修,以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,一則念著父子之情,二則救得滿城百姓,免遭塗炭之災,若不然你持齋何用?」多羅再奉旨來到雪山,對太子將國王痛切言語備述一遍。
太子聞言也無可奈何,遂即離了雪山,逕同多羅回到天竺國。太子上殿朝見父王,啟奏曰:「未知宣召臣兒回朝何事?」國王看見太子回朝,龍顏大喜,開言曰:「王兒你今日回朝,此乃本國洪福,萬民幸甚!」就將夜珠國,夜珠宮主進獻九重厚鐵鼓事,說明一遍。太子啟奏父王勿憂,待臣兒出城觀看便能退敵番兵。
太子拜別父王,騎馬出朝來到城下,太子看見城樓上,懸掛一個鐵鼓,遂拈弓搭箭射去,果然一箭射中九重鐵鼓,一連串透過。眾軍看見齊聲喝采,夜珠宮主看見太子,生得清標俊秀,美貌少年,人才出眾,能穿透九重鐵鼓,心中愛慕。
夜珠宮主遂作偈曰:
太子十八正青春 腦中智謀冠三軍
九重鐵鼓穿連透 百萬軍兵盡欽尊
宮主作偈已畢,即命通事官傳媒妁之言,我宮主欣羨太子欲結秦晉之好,同我宮主回夜珠國,招為駙馬,如若一聲不許,我即進兵你國中,寸草不留。通事官領命,將此對太子說了一遍。
太子聞言,堅執不從。國王百般苦勸,你可全從與宮主為夫婦,同他齊去,江山可保,萬民咸賴。
太子不得已,聽順父王之命,即同宮主來到夜珠國,招為駙馬。至有十二年,不曾下樓,並無回寺。寺中百萬人眾,無人居束,進思還俗而去,只剩五人奉祀香火。有一日,宮主清閒無事,請駙馬玩景,對太子言曰:「我與你為夫妻有十二年間,並無情意,今日開窗觀景,我與你夫婦一樂如何?」太子許諾,同宮主開窗觀景太子衣衫露出窗外,天神看見,即差四大天王從樓下經過,指點太子,你寺中人眾各盡去,只剩有五人奉祀香火。
太子聞此言,乃對宮主曰:「吾寺中之人眾分散盡去,吾不得不歸回寺中,萬望宮主奏上國王,看意旨如何?」宮主答曰:「妾知曉。」次日早朝,即上殿將駙馬要回寺之事奏上父王。
國王準奏,欽賜太子回寺。宮主左手執鞭,右手牽馬,一路上同行,不忍離別,送到交界地方,太子就辭宮主,你且回去。宮主將馬牽付與太子騎,太子上馬乃用鞭指宮主胸前,即知有孕在身,太子正要將馬加上一鞭而去,回轉頭一看,就知宮主日後有難,即回轉馬來,與宮主曰:「我今付你難香一枝,坐具一付,珍重收藏,妳後日若是有難之時,將難香祭起,坐具鋪在地上,當空叫悉達多吾夫三聲,吾即來救你,你須謹記在心。」太子就此分別而去。
此時雪山眾徒弟,聞師父回來寺中,各進香花茶果迎接師父。太子來到寺中,遂對這五人言曰:「我日後若能成佛之時,請你五人頭頂高坐為尊。」
再言夜珠國,夜珠宮主懷胎有六年,產下一子,名曰羅牟。國王勃然大怒,恥辱難堪,就將宮主貶入柴牆之中,四面要放火燒起,宮主此時遇難,無計可施忽憶起我丈夫,昔日臨別之言,叫我若有難,將難香點起,並坐具鋪在地上,當空叫悉達多吾夫三聲,就能救吾,囑吾謹記,如今急難之時,即將難香坐具演起,看是如何?
宮主乃作偈曰:
手中權且作香爐 憑只香煙騰上蒼
速往天宮並地府 緊去雪山報我夫
父王審問真冤枉 有難為何不救奴
自古懷胎十月產 羅牟何故六年生
宮主作偈已畢,果然天地知機,即差四大天王,將這坐具伏起,直到雪山,太子看見宮主到寺,夫妻歡喜不已,遂另蓋一座庵寺,與宮主居住,太子後修成中天教主,流傳萬古,後人稱讚號為釋迦牟尼文佛,宮主同修亦成正果。

張子房因果

昔日有三位神仙,師徒三人。一日,清閑無事,三人同駕了雲,閑遊天下。看見世界榮華富貴,雅緻甚微妙。三人議論曰:「意欲下凡為官。」誰知天上無戲言,忽一日,玉旨到來,將他三人貶下凡間。一個先來投在黃家出世,名曰黃石公。因見漢高祖,與楚霸王兩國互爭地位,相戰天下亂紛紛,黃石公看見天下大動亂,盡日金鼓連天,殺聲如雷,心遂無意功名,避亂隱居入山,修真煉性,得道成仙。

  一個投在韓國張家出世,名曰張良,字子房。
一個投在淮陰縣出世,姓韓名信,自幼因家貧,後投楚國,楚霸王封韓信執鎗郎,無品官職。韓信悶悶不樂,此是按下。
且說張良在家中清閑無事,出來遊玩,來到圯橋邊閑耍看見老人,身穿黃衣過橋,偶將履墜於泥中,高呼良曰:「你將我履取起與我。」
張良看這老人生成不俗,仙風道骨,張良急忙取履而進之。老人接履行不數步,又將履落溝中,老人又令良去取,張良復往溝中,再取履跪而進,如是者三次。老人曰:「儒子可教也。」遂問姓名。
張良答曰:「小姓張名良。」
老人曰:「當今乃亂世戰國之秋,隨我入山修行,你意下如何?」張良曰:「大丈夫當以國家出力,豈可隱居山林。」老人指橋邊大樹曰:「你五日後,黎明來此處等我,吾當付你一物,不可違吾意也。」至五日,張良早起來到樹邊,見老人已坐在樹下。
老人曰:「你與我相約卻來遲,你再退後五日當早來。」張良至後五日,五更復來,見老人又已在樹下。老人大怒曰:「你懶惰如此,且在退後五日當起早來。」張良至後五日,整夜不寢,即來樹下等候,至太陽當空。過許久,老人忽到,子房跪而言曰:「小子願領教。」
老人曰:「看你骨格清秀,與常人不同,他日可為帝王師,幸今日相遇之,傳如秘書三卷,內有機謀,孫吳不能及也。日後扶立真主,功成名遂,身返山林,不可違負吾言,須當謹記在心。」張良拜問姓名,
老人答曰:「貧道姓黃名石公。」遂別而去。

  張子房大喜,回家日夜攻讀天書,遂投漢高祖處,官拜軍師之職。韓信在楚國,見霸王不能重用,遂棄楚國投漢國,漢王就封他管糧之職,韓信嫌官微,連夜逃走時,丞相蕭何,聞知韓信有大才能,連夜追回。次日,蕭何奏上漢王,說韓信有大才能,五略貫通,漢王就封韓信為兵馬大元帥,韓信與張良設計,時修淺道,暗渡陳倉,領兵攻楚。
楚霸王領有八千子弟兵,霸王與他交戰,及十合,諸將敗走,霸王多漢名將六十餘員,馬未到鎗先點地,韓信用計九里山十面埋伏兵,即命李左車請張良相議曰:「霸王英雄萬夫莫敵,軍師有何良策?」
子房曰:「某少年遊下坏,曾遇異人傳授,吹簫音聲悲愁,今霸王勇猛,更有八千子弟兵擁護。」
張子房立雞鳴山吹簫,因聲慘然。八千子弟兵,聽到四面楚歌,因之懷念故鄉,個個聞之悲傷,無心打仗,各各散盡,霸王遂大敗,竟自刎烏江而亡。
偈曰:
  爭帝圖王勢已傾 八千兵散楚歌聲
  烏江不是無船渡 恥向東吳再起兵

  後來漢王出征在外,呂后與蕭何用計,蕭何奉旨,月下追回韓信到未央宮,遂將韓信斬訖。張良聞知大驚,就入朝啟奏漢王曰:「臣老邁,不能理國家大事,上本辭官納印,退居山林,伏望我旨奏,是臣之萬信也。」漢王准奏,命納金銀寶貝彩緞,賞賜子房。張良執不受,拜謝漢王出來朝門,歸入山林,來到山下,遇著一人叫聲賢友,請借問一聲,
人多言何說?
人少言何說?
人惡言何說?
人善何說?
人富何說?
人貧何說?
敢求賜教,指點開示。

  張子房即作偈曰:
  多言人嫌少言癡 惡被人厭善被欺
  富遭嫉妒貧遭賤 算來自然合天機
  青山不管人間事 綠水何能洗是非
  子房收拾安深處 罷手搖頭總不知

  張子房直進山林,遍訪尋見黃石公。

石公問曰:「子房你今日到此什麼事?」
子房答曰:「弟子今日來與師父處同修。」
黃石公曰:「你在漢王處,官拜軍師之職,何等榮華富貴?」
子房答曰:「弟子看破世界,官高必受禍害,財多必受災殃,
世情事往往受盡千般楚,萬種冤衍。」
黃石公言曰:「我此處居是茅屋草舍,食是粗飯淡蔬,你如何能食得?」
子房答曰:「師父!弟子願意清淡生活,何不能食乎?」

  子房作揭曰:
    身居茅屋穩  性定菜根香
    世事靜方見  人情淡始長
    有人來問我  如何是禍福
    我虧人是禍  人虧我是福

  黃石公聞揭,大喜曰:「徒弟亦知靜中滋味。」遂問韓信如何?
子房答曰:「韓信亦投在漢王,官拜三齊王之職,領兵伐楚,迫死霸王,烏江自刎而王,遂滅楚國,韓信有十大功勞。後漢高祖出征在外,呂后同蕭何用計,在未央宮將韓信斬死。」
黃石公曰:「我前日與你說過,世界有禍害,若不及早回頭,一旦災殃至,難免無常一旦休。」

  黃石公作揭曰:
    萬事由天莫強求 何須苦苦用計謀
    若知今朝身異處 悔卻當初覓封侯
   後來,黃石公與張子房師徒勤修道德,修成神仙。